国内饮料瓶高端回收和包装领域应用现状

来源:国际包装创新大会 作者: 王韧 2021-03-31 09:11

此文为王韧为IPIF国际包装创新大会的演讲撰文。

“一直以来,我国对PET饮料包装实际回收情况没有系统研究。虽然有关于废PET瓶回收量的统计,但没有对PET饮料包装回收率的具体数据。”2020年8月25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外发布《我国PET饮料包装回收利用情况研究报告》。《报告》称,根据两家机构的研究测算,在该回收体系下,全国PET饮料瓶回收率可达94%以上,回收情况比较乐观,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普及,PET瓶的回收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

区别于欧美国家成熟的回收体系,中国饮料瓶收集率如此之高,且主要依靠非正规收集渠道(拾荒人捡拾)就达成是个不小的奇迹,但再生瓶片的后端应用是以短纤为主,少量长丝和打包带等等,至于欧洲占市场最大比重的吹塑应用,在中国还刚刚开始,且最大潜在应用领域饮料瓶仍然被国内法规限制使用。

瓶到瓶:小众市场,艰难前行

鉴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严肃性,我国尚不具备用回收PET作为原料制包装瓶的社会共识。而另外一条赛道,日化品牌在无法大量专项收集自己品牌的瓶子后,最终妥协采用饮料瓶等再生的PET作为自己的原料。饮料瓶在回收过程中,粘度(IV)的损耗要求对再生料增粘,同时,为了达到严格的洁净度,造粒和增粘装置都是同时承担着去除污染物的重要工艺步骤。目前,国内只有威立雅华菲,盈创回收,梧州国龙和江西龙一等是为瓶到瓶为目的进行的食品级再生 PET生产规划,国内企业英科在马来西亚也在规划类似的生产设施。

 在再生HDPE领域,瓶到瓶的规划也已经进入布局阶段,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在工艺技术的评判方面已经给出了意见,国内也已经有企业申请了其NOL。但食品级再生HDPE的生产在欧洲还没有给出官方批复意见,其食品级应用在英国可以看到。

化学回收:疯狂试水,2025目标贡献有限

消费后塑料的回收方法主要有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物理回收再生是现在积极提倡并推广的一种方法,是变废为宝,节能环保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主要受困于回收分拣环节,回收收益小,分拣难度大、成本高。人们对环保意识还不是很高,做不到垃圾有效分类。

化学方法回收则是通过高温和催化剂将塑料热裂解成原油甚至单体原料,通过提纯、分馏等重新回收,再聚合利用,是打造“塑料制塑料”闭环的关键一节。化学回收对能源、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通过整合分析,我们发现,化学回收是目前国际化工巨头重点关注的消费后塑料回收策略。

PET解聚合的市场推广在2019-2020达到了一个顶峰后反而进入了一个平静期。目前,国内PET解聚合的商业化主要聚焦于电子,汽车和时尚产业,商业化程度也仅限于纺织到纺织和膜到膜。但瓶到瓶的探索也没有停滞,半化学法的试验就在国内稳步进行当中,且由品牌和瓶级切片生产商紧密合作,共同推动。

 在高温裂解领域,欧洲已经有PP化学回收料用于冰激淋盒子的案例出现,且多个裂解项目都在建设当中, 沙特基础和道达尔与塑料能源公司的合作是最突出的,该技术因为已经有商业化装置在运行,因此看起来较为成熟。而其他几个技术,包括通过超临界水回收废塑料技术等也已经进入规模化建设阶段。但总体来说,这些设施的规模较小,还无法满足品牌对高端再生料的整体需求。而国内在高温裂解回收领域的项目进展举步维艰,资金以及政府审批都很艰难。

再生材料:瓶到片材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可观

目前欧洲PET瓶收集率只有60%左右,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加入到循环经济的承诺中来,许多品牌的饮料瓶再生含量甚至已经达到100%,因而,对高端再生PET粒子的需求非常旺盛。这反而倒逼托盘等片材产品难以获得足够的食品级再生PET粒子,因此将采购的方向放在了海外市场。根据欧洲塑料加工商的贸易机构EuPC的最新报告,欧洲聚合物市场已经承受几个月的压力,原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正严重影响欧盟的塑料产品生产。

观点:上游创新进展有限,需品牌尽快采取行动

设计是决定产品环境影响的重要环节,在PET瓶领域,目前,PVC标签还是用量较大,对回收和最终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当然,PET瓶的设计在欧美日都有很明确的规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设计端将很多潜在负面影响降低。但国内在标准的制订和跨行业合作还有缺失,因此,给后端处理造成很多困扰,比如生产线不可避免地被拉长,且工艺更为复杂。

总而言之,中国PET瓶高质量回收和包装方向的后应用已现规模,无论是食品级还是非食品级高端再生PET粒子产能仍将在今后两年快速增长,这从高端造粒机订单的增长就可以得到证明,但法规对于食品包装应用再生塑料的发展前景将产生关键影响。从亚洲整个发展趋势来看,东南亚某些国家会走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食品包装应用的前列。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