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石化:年产18万吨丙烯酸及配套丙烯酸酯装置迅速填补市场空缺 为后续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慧正资讯 2021-09-07 10:23

慧正资讯:9月2日,卫星石化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天然气价格上涨是因为今年夏季美国气温高于去年同期,随着气温下降,天然气需求缓解,价格会回落。加上乙烷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且乙烷与美国乙烯存在价格平衡业态,本次天然气价格上涨对乙烷的影响不大。由于国内新增产能少、需求向行业龙头集聚、国内供需不平衡以及新建项目审批难度增加,市场对于新增产能的预期变弱,在上游原料价格支撑下对丙烯酸及酯的价格接受度提高。公司的年产18万吨丙烯酸及配套丙烯酸酯装置具备建设条件,依托上下游的配套优势,可迅速建设填补市场空缺。公司与同济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平台更好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调整,比如SAP产品,今年7月通过了美国宝洁公司的供应商认证。公司今年将有25万吨聚醚大单体、25万吨双氧水项目建成投产。公司在连云港基地布局了年产30万吨的碳酸酯产品,第一套15万吨的装置已经在推进计划2022年下半年投产,第二套15万吨装置计划于2023年投产。公司的副产氢气自用于生产22万吨双氧水,今年还在建25万吨双氧水,将作为电子级化学品销售。其次还用于为园区内企业供氢,并随着氢能源产业的推动,国内外的企业也在与公司洽谈氢气的采购意向。

具体问答实录如下:

问:公司连云港项目一阶段以及二阶段主要包括哪些装置?从产业规划上有什么不同吗?

卫星石化表示:目前已进入稳定运行的连云港一阶段项目包括为125万吨乙烯配套的40万吨/年*1 套 HDPE 装置、73万吨/年*2套环氧乙烷装置、91万吨/年*2套乙二醇装置,主要考虑以大宗化学品快速进入市场,以规模优势早投入早产出;而连云港二阶段项目更加注重下游高端化学品及新材料为布局,考虑未来成长空间。因此,包括为125万吨乙烯配套的 40万吨/年*1 套HDPE装置、73万吨/年*1 套环氧乙烷装置、60万吨/年*1 套苯乙烯装置。环氧乙烷下游建设25万吨/年*2套聚醚大单体装置、10万吨/年*1 套乙醇胺装置、15万吨/年*2套电池级碳酸酯系列;苯乙烯下游建设40万吨/年*1套聚苯乙烯装置。

问:今年以来天然气的价格不断上涨,对乙烷的价格有影响吗?

卫星石化表示: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受天然气与丙烷在燃料领域的需求拉动,大力推动了天然气与丙烷的出口。一是在油田与气田开采过程中,首先会将天然气分离去销售,而乙烷、丙烷与丁烷等的混合气NGL会被收集去分离,在NGL中乙烷含量占40%左右,丙烷占35%,其他是丁烷、戊烷等。所以随着天然气与丙烷大量对外销售,乙烷自然出现大量富余,当前每年乙烷产量约4600万吨,带动了美国约有80%的乙烯产量来自于乙烷,因此乙烷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

二是现在除用于本土乙烷裂解、出口外,仍有1000余万吨的乙烷被回注地下。所以乙烷的价格长期处于较低的位置,一旦乙烯与乙烷的价差收窄,美国乙烷裂解装置即会降低负荷或停产检修,造成大量乙烷过剩导致能源公司增加乙烷回注成本,这也形成了乙烷与美国乙烯价格的平衡业态。

三是天然气价格上涨很大因素是今年夏季美国气温高于去年同期,为了降温,因此用气量增加,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随着气温下降,天然气需求缓解,价格会回落。

因此,本次天然气价格上涨对乙烷的影响非常有限。

问:今年丙烯酸及酯的价格走势非常强,最近价格有回调,如何看待后续市场?

卫星石化表示:如果对照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醇的原料丁醇与辛醇的价格走势,丙烯酸及酯的价格并不算最强。仅体现几个实际因素的影响:一是近年来国内新增产能极少,自2016年供需出现弱平衡后,近年来供需结构发生本质变化,供应趋紧。未来两三年内规划产能也非常有限;二是在需求端,丙烯酸下游产品包括高吸水性树脂减水剂絮凝剂光固化涂料的需求强劲,年均增速近 12%;丙烯酸酯下游包括胶粘剂、胶粘带、涂料乳液、造纸乳料与纺织乳液等需求稳步增长,且向行业龙头集聚,年均增速10%左右;三是国外产能集中度高且近几年无扩产,反而原有装置出现检修的频率再增加,叠加疫情影响,供应不足,国内出口增加,加剧国内供需不平衡;四是双政策后,新建项目审批难度增加。市场对于新增产能的预期变弱,在上游原料价格支撑下对丙烯酸及酯的价格接受度提高。目前产品价格远远未到历史最高水平。而公司有一套年产18万吨丙烯酸及配套丙烯酸酯装置具备建设条件,依托上下游的配套优势,可迅速建设填补市场空缺。因此,在供需格局此消彼涨的形势下,丙烯酸及酯后续行情依然看好。

问:公司后期规划了电池级的碳酸酯产品,能否讲解一下具体产品的构成及定位?公司有计划继续做VC和FEC等添加剂吗?

卫星石化表示: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公司在连云港基地先布局了年产30万吨的碳酸酯产品,第一套15万吨的装置已经在推进,计划2022年下半年投产;第二套15万吨装置计划于2023年投产,后续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再规划扩产布局。第一套装置包括6万吨电池级DMC、5万吨电池级 EC、4万吨电池级的DEC及EMC。公司进入该领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一是公司具备从原料到产品的全产业链,尤其是乙烷原料其纯度达到 99%以上,原料高纯度的天然秉赋使得下游更适合生产对纯度要求高的产品;二是生产工艺使用的环氧乙烷是自产的,二氧化碳是乙二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这是双碳要求下捕捉二氧化碳的绿色低碳措施;三是生产过程中生产1吨DMC将副产0.6吨乙二醇,副产品的价值近覆盖原料成本,因此该产品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四是公司目前产品结构已涵盖电解液四种溶剂,同时公司有子公司采用氯气为原料生产中间体,可利用其生产条件进一步规划VC和FEC添加剂产品,将公司打造成电解液一站式采购平台。

问:公司对氢气利用方面是如何打算的?

卫星石化表示:公司采用丙烷脱氢以及乙烷裂解的工艺则自然会大量副产氢气,而且氢气纯度可达到99.999%,可直接作为氢能源使用。目前公司每年在平湖基地氢气为7.2 万吨,连云港基地为7万吨。到2023年公司氢气产量将达到近30万吨,应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氢气生产商。目前:一是公司自用生产 22 万吨双氧水,现做到电子级G1G2标准,也是华东地区主要光伏企业清洗液的供应商。今年还在建25万吨双氧水,计划做到G3G4级,将作为电子级化学品销售;二是为园区内企业供氢,现在平湖基地已在外供,连云港基地待园区内企业建成也可具备供氢条件,为提供园区循环经济,提升园区品质创造更好条件;三是随着氢能源产业的推动,国内外的企业也在与公司洽谈氢气的采购意向。嘉兴市政府也推出氢能发展规划,会为氢气的使用提供新的业务机会。公司在2019年已经成立氢能科技公司,为新业务发展准备条件。公司的氢气是成本最低的氢气。

问:公司的研发定位是偏材料合成方面,还是偏下游应用解决方案?

卫星石化表示:这与公司的产品体系有关系。目前的研发方向分为三部分:第一,技术创新,创造成本优势;第二,催化剂创新,研发难度最大。公司丙烯酸、EO、DMC、α -烯烃、POE都要用催化剂;第三,配方创新。这是合成与应用不能分割的。比如聚醚大单体需要与下游的客户紧密联系,具有定制化需求。我们与同济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即通过产学研平台更好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调整。比如SAP产品,也非常注重合成与应用,今年7月通过可美国宝洁公司的供应商认证,用了13年的时间,突破国际技术垄断,达到国际水平。不断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配方。所以合成和应用是分不开的,公司的研究中心一半是合成实验室,一半是应用实验室,紧密结合,最终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公司本身是从下游高分子材料发展起来,基因中就是为客户进行研发创新,为其创造价值。所以现在公司去做聚醚大单体、电池级产品都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问:公司明确以轻烃一体化为核心,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的战略,能分享一下具体实施的情况以及对公司未来成长的影响吗?

卫星石化表示:公司自 2017 年提出了两个五年计划,今年恰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分项目已开始布局。可以看到的是:一是 2021 年将有 25 万吨聚醚大单体、25万吨双氧水项目建成投产;二是2022年上半年计划是连云港二阶段项目包括125万吨乙烯、73万吨环氧乙烷、40万吨HDPE、60万吨苯乙烯建成试生产;2022年下半年计划是25万吨聚醚大单体、40万吨聚苯乙烯、15万吨碳酸酯系列、10万吨乙醇胺项目建成投产;三是2023 年底计划80万吨PDH 与80万吨丁辛醇项目建成。该项目一方面补足现有C3产业链中丙烯的缺口;另一方面丁辛醇与丙烯酸配套生产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异辛酯,形成产业链的闭环,更具优势。

以上项目都是目前正常实施的项目,确定了公司未来三年的成长性。除此之外,乙烷裂解是绿色低碳工艺,其综合能耗不到石脑油裂解的50%,具有较好前景的项目,也为公司后续加快发展带来了信心。

众所周知,卫星石化是国内领先的C3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已拥有设计产能9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装置、45万吨/年聚丙烯生产装置、48万吨/年丙烯酸及45万吨/年丙烯酸酯生产装置、22万吨/年双氧水生产装置、21万吨/年纺织化学品生产装置、15万吨/年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装置、2.1万吨/年有机颜料中间体生产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半导体、化工、建筑、汽车、纺织、卫生护理、农业等领域。

自成立以来,卫星石化坚持“化工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从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创业,不断向上游原料产业链突破,打破原料对化学新材 料发展的供应制约,形成丙烷脱氢制丙烯、聚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分子乳液、高吸水性树脂、双氧水等C3产业链,覆盖 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半导体、建筑、家居、纺织、卫生护理等应用领域。

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70亿元,同比增长125.68%; 净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长 348.10%。其中新投产的连云港项目一阶段投产40天实现营业收入16.16亿元,净利润2.78亿元。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