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投产!中国化学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的国产化突围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4-11 09:40

近日,随着生产装置主体基本建成,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简称“中国化学”)在陕西榆林高新区投建的年产5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树脂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这一项目不仅是我国高性能新材料国产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化学在高端聚乙烯树脂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化突破,为国内产业链升级注入新动能。

该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8月份投产。本项目投资8.3亿元,采用中化学科研院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艺技术,年产50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项目建设2套装置,产能分别为2万吨和3万吨。

5.png

图源:榆林日报

项目定位:填补国产高端树脂市场缺口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被誉为“21世纪的神奇塑料”,其分子量通常在150万以上,具备超强耐磨性、抗冲击性及耐化学腐蚀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器材、锂电池隔膜等高端领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端UHMWPE树脂依赖进口,尤其是高附加值牌号产品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

中国化学此次投建的项目瞄准这一市场痛点,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实现产能规模化突破。项目总投资8.3亿元,规划建设两套装置(2万吨/年+3万吨/年),预计今年8月投产后,每年可为市场供应5万吨高品质UHMWPE树脂,大幅缓解国内供应链“卡脖子”问题。

技术突破:自主工艺打破国际垄断

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中国化学科研院开发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包。技术团队通过三大创新实现国产UHMWPE生产的技术突围:

高效催化剂技术:自主研发的催化剂体系可精准调控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确保产品性能稳定,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需求。

间歇法釜式淤浆聚合工艺:采用独特设计的搅拌器技术增强剪切力,结合外循环撤热系统,有效解决传统工艺中粘釜积料难题,产品密度批次差异控制在0.02g/cm³以内。

柔性生产模式:通过调整操作参数,可灵活生产多种牌号产品,覆盖从通用级到特种用途的高端市场需求。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生产过程绿色化——环保投资占比达4.3%,通过废气处理设施、循环水系统等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契合“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制造趋势。

选址逻辑:资源禀赋与产业链协同

项目落户榆林高新区,体现了“原料+市场”的双重战略考量。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拥有丰富的乙烯、氢气资源,而外购己烷亦可通过周边市场便捷获取,大幅降低原料运输成本。此外,榆林高新区已形成煤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投产后可与下游企业(如锂电隔膜、特种纤维制造商)形成产业链闭环,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行业影响:国产替代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

打破进口依赖:目前国内UHMWPE年需求量约15万吨,高端产品进口占比超60%。项目投产后,国产高端树脂自给率将显著提升,助力锂电池隔膜、防弹材料等战略领域降本增效。

推动技术扩散:中国化学的工艺包若成功商业化,有望向行业输出技术标准,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区域经济提振:项目预计为榆林新增数百个就业岗位,并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强化西北地区在新材料产业中的竞争力。

展望:新材料国产化的新起点

中国化学榆林项目的意义远超单一产能扩张。作为“十四五”新材料产业规划的重点工程,其成功投产将验证国产UHMWPE技术的产业化可行性,为后续更大规模的高端树脂项目铺路。未来,随着国内企业持续攻克分子量精确控制、产品均一性等关键技术,中国有望从“跟跑者”转变为全球UHMWPE市场的规则制定者。

在“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这一项目的落地不仅是技术自主化的胜利,更预示着中国新材料产业正以创新驱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