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仁隆:李长荣在橡塑行业的多元布局与“质胜”之道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4-15 16:50

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PP产能过剩阴云笼罩、ESG转型压力迫近——面对多重挑战的橡塑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作为深耕行业半个多世纪的李长荣集团,如何在这场"拳击赛"中站稳脚跟?其43%业务倚重的中国大陆市场又将如何布局?在近期媒体采访中,李长荣资深副总经理王仁隆携团队,就橡塑行业现状、公司业务布局、科技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问题给出了他们的解题思路。

1 - 鍓⬜湰 (2).jpg

李长荣化工资深副总经理王仁隆

全球经济变局下的橡塑行业洞察

"现在不是比谁出拳更重,而是比谁更能抗住重击。"王仁隆用拳击比喻道。在谈及全球经济变化对橡塑行业的影响时,王仁隆表示,贸易战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给供应链带来了诸多挑战,不同地域客户对供应稳定性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不过,李长荣在业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高性能材料业务方面,其在亚洲、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惠州、以及美国均设有工厂,全球布局为应对地缘政治不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降低了供应风险。

李长荣的全球布局

同时,供需不平衡是橡塑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李长荣在产量规模上难以与大型化工厂抗衡,但在产品研发和客户互动方面成绩斐然。过去一年,李长荣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热塑性产品:在竞争激烈的 PP 市场,李长荣创新性地提供了具有特殊性、差异性的医疗级产品;在循环经济方面,利用聚丙烯改性材料技术,开发出可回收聚丙烯含量达 50% 的改性材料,通过洞察市场与客户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

1 - 鍓⬜湰 (3).jpg

在橡塑业务布局上,2025 年第一季度,李长荣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进展顺利,2 月数据暂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李长荣大部分产品,如道桥用改性材料(道改)具有季节性特点,3 月、4 月的市场动态以及季节性因素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仍有待观察,目前公司对市场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AI 驱动制造业变革,李长荣的积极探索

随着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李长荣也积极投身其中。当被问及AI布局时,技术出身的王仁隆展现出少见的兴奋:"这不是战略选项,而是生存刚需。"王仁隆介绍,AI 导入是公司的全面行动。公司设有 Gen - AI School,确保全体员工能够运用 AI 优化工作。数字与信息处的数据科学团队以及卓越运营处的基地数字化部,协助公司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系统导入。

此外,李长荣内部还开发了 AI Insight 与 AI School,用于制程优化和研发提速。在业务推广和市场营销方面,借助 AI 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助力市场和客户分析。目前,AI 应用在制程方面成果显著,如通过 AI 分析工厂多年积累的数据,为制程改善提供优化基准。以电子材料部门为例,王仁隆称李长荣利用 AI 预测蒸汽使用量,每年可节省数百万台币费用;采购部门运用 AI 进行原物料价格预测。此外,各部门都在使用 AI 程式提升工作流程效率,AI 已成为公司发展的加速器,助力公司更快实现目标。同时,通过 AI 纠正制程错误,提高产品制造良率,减少次品和过度用料,未来公司有望分享更多 AI 应用成果。

合资企业 LVI 的发展蓝图

对于与华谊合资的 LVI,王仁隆透露,其总部位于香港,生产基地在马来西亚,业务销售团队以东南亚为主。目前,LVI 正将李长荣的改性材料配方转移至东南亚制造生产基地。在 Chinaplas 展会期间,将通过华谊展台详细介绍 LVI 的产品信息。李长荣的 PCR PP 产品、阻燃和抗静电等改性材料技术除了在中国台湾,也新增了LVI在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LVI成立半年来,当地客户对汽车车材、电器抗阻燃以及电子产品抗静电等方面表现出浓厚兴趣。未来,LVI 计划利用台湾地区的研发团队与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相结合,开发更多符合当地客户需求的配方,拓展业务。

坚定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李长荣提出了 2030 年减排 42% 的目标,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公司通过永续发展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项目,如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PLUS 认证,降低客户原料碳足迹。在制程改善方面,推进 MVR 蒸汽回收再利用、制程控温节能改善等项目;在设备淘汰更换以提升能效上,淘汰变频设备、优化控制系统。公司预计通过绿色能源采购及制程优化,能够达成每年减少 4.2% 碳排放的目标。此外,电子材料部门的电子溶剂回收技术也对减少碳排放量做出了积极贡献,该业务在大陆镇江设有生产基地。

李长荣橡胶业务的创新引擎与市场拓展前沿

李长荣惠州厂于2005年建厂,专注于热塑性弹性体,业务范畴主要涵盖生产与销售应用于 5G 电缆的光纤胶、黏合剂、医材卫材、建材以及柏油等领域的弹性体(SBS)和热塑弹性体(SEBS)产品。

李长荣开发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为绿色环保的永续材料,其特色为低气味、可回收、安全无害,可有效减少碳足迹,助力客户实现绿色应用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环保与商业价值的双赢。主要的产品包括:质轻、耐低温、柔软且回弹性佳的环保发泡鞋材,可应用于鞋中底、鞋大底和鞋垫,其轻量化与良好的缓震性、止滑性和耐用性,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穿着的舒适性;流动性佳的SBC产品,具备高流动性、低稀稠度等特性,使材料易于加工,可广泛应用于高流动性热熔胶、热熔胶年度改质剂、热熔胶强度改质剂等胶粘剂产品,同时具备良好的耐温性,可有效提高热熔胶流动性与强度;塑料改性及回收的SEBS,能有效提升贴合性,适用于混炼包胶、金属或极性材料,可做为工程塑料或各类热塑性塑胶的改性剂,是尼龙(Nylon)、聚碳酸酯(PC)、聚酯材料(PET)改性的首选。

另一方面,李长荣惠州高新厂则主要聚焦丁橡胶。2019年,李长荣完成对惠州高新厂的并购,借此将业务延伸至轿车轮胎材料市场。凭借在车用轮胎领域所掌握的精湛乳聚丁苯橡胶(ESBR)技术,李长荣目前正在评估朝着更为前瞻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轮胎材料技术全力精进。

李长荣生产的高苯乙烯含量乳聚丁苯橡胶 (ESBR)T0143/T0150,是由苯乙烯与丁二烯共聚而成的橡胶材料。由于其苯乙烯含量较高,该材料的强度与刚性均得到增强,在耐磨性、抓着力、抗湿滑性以及抗撕裂性等方面表现卓越,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轮胎的制造。使用该材料,能够有效减少轮胎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变形情况,有助于提升车辆在各类路况下的操控性能与安全性能。此外,高结合苯乙烯的生产制程较为环保,可显著降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同时还有利于促进轮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是轮胎制造商实现低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想之选。

未来,李长荣将持续评估惠州高新厂的扩建计划,着重推进溶聚丁苯橡胶(SSBR)在轻量化节能胎及新能源汽车中的使用,以期推动中国橡胶产业向更高性能、安全、绿色的发展目标迈进。

6R 原则下的代表性产品展示

在践行 6R 原则方面,李长荣推出了一系列代表性产品。高性能材料部的 TPV 汽车轻量化、新型沥青改性产品 SBS GP - 3760 属于赋予新用途(Repurpose)的产品;利用 PCR 回收料制成的聚丙烯改性材料,体现了循环回收理念;通过发酵方法制造类胡萝卜素以及虾青素,属于可再生(Renewable)范畴;水事业处发展的 MBR 膜生物反应设备,用于降低碳排放量和化学品使用量,践行了减量(Reduce)原则。

1 - 鍓⬜湰 (4).jpg

李长荣致力于开发永续的高性能材

消费后回收聚丙烯的产业链剖析

李长荣消费后回收聚丙烯的原料来自多家策略性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提供的 100% 回收聚丙烯均经过认证,且品质稳定性和适用性符合要求。公司内部研发团队根据客户需求,将回收料与新料 PP 混合,开发出不同配方。目前以 PP 为起点,未来计划拓展到更多材料。

这些回收材料的下游应用广泛,涵盖鞋材、化妆品包材、家用品。在汽车行业,欧盟实施使用 25% 回收料的规定,李长荣也为部分汽车厂商提供相关产品。

聚焦聚丙烯行业竞争与可持续发展前景

面对聚丙烯行业产能大、竞争产品多的现状,王仁隆认为,在产区不平衡的未来几年,市场整合是必然趋势。企业需保持良好体质才能在艰难环境中生存。李长荣的策略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差异化,不断探索差异化应用。从外部来看,东南亚和欧洲已有部分 PP 厂宣布长期维修或退出市场,预计未来四五年这一趋势将持续。

尽管聚丙烯市场供需不平衡,但据麦肯锡报告,到 2032 年,全球 PP 用量仍将缓慢上升,PCR 回收料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1%,高于新料需求增长。PP 在汽车行业等领域用量较大,且回收性良好,李长荣将持续推进回收性聚丙烯业务,并利用 ISCC PLUS 认证,使用化学回收原材料制造相关材料。

医用 PP 产品布局与市场占比

在医用 PP 产品方面,李长荣的输液器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多年,有一定的认可度。在这基础上,公司今年推出了新的用于预灌针及血液透析管的产品。李长荣在弹性体也有新产品在今年推出,未来公司考虑将医疗级弹性体产品转至惠州厂生产。李长荣高性能材料业务将持续在医疗应用领域努力耕耘,提供市场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组合。

5.png

当前,李长荣在橡塑行业的多元布局、创新实践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正在呈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李长荣正稳步前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