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025-05-06 11:23
近日,三菱化学集团在一封客户信中表示将从5月1日起上调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价格4美分/磅(约643元/吨),同时提高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系列产品价格10美分/磅或10%。这并非孤例,奥升德、伊士曼、瓦克等跨国化工巨头也纷纷发布5月涨价计划,涉及己二胺、增塑剂、乳液等多种产品。
奥升德功能材料(连云港)有限公司宣布自2025年5月1日起己二胺散水的现货价格按照人民币23600元/吨执行。相比4月价格21600元/吨,每吨涨价2000元,今年2、3月价格与4月持平为21600元/吨。
伊士曼宣布自2025年5月1日起或合同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增塑剂产品的NAR价格:包括Eastman DOA 增塑剂、Eastman DOP 增塑剂、Eastman VersaMax Plus、Eastman TOTM 增塑剂等牌号产品,价格上涨0.11~0.44美元/千克(约合人民币800~3210元/吨)。
瓦克集团宣布自2025年5月1日起,或在现有客户合同允许的情况下,上调在欧洲和美国生产的乳液及可再分散乳胶粉的价格,提价幅度最高可达5%。瓦克表示,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上涨,使其有必要采取这一措施。调整价格能够确保聚合物业务部门继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技术创新和优质的服务与技术支持。
这一轮涨价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不断变化的关税政策,以及由此引发的供应链重构。
地缘政治与关税政策重构全球化工贸易版图
地缘政治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化工贸易流向。三菱化学在客户信中明确将涨价归因于“是由于国内市场供应紧缩和地缘政治成本影响进口”。这一表述背后,是近年来不断升级的贸易保护措施和区域化供应链趋势。以MMA为例,2025年1-3月出口量同比增长25.35%,进口量却下降3.09%。2025年1-3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量仅占出口总量的2.29%,较往年进一步萎缩。美国对中国化工产品加征的关税使相关产品竞争力下降,企业不得不转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与此同时,国际巨头如三菱、丽阳、陶氏等可能借机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地位。
化工产品作为基础工业原料,其价格波动将产生广泛的多米诺骨牌效应。MMA是生产有机玻璃、涂料、粘合剂的重要单体,其涨价将直接影响汽车、建筑、电子等多个行业。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特种单体价格上调10%,可能推高高端涂料和胶粘剂成本。同样,奥升德的己二胺是尼龙66的关键原料,而尼龙66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和纺织纤维,这轮涨价或将传导至服装、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乳液及可再分散乳胶粉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5%的价格上涨在房地产低迷期可能进一步抑制需求。
企业声称提价是为确保“高品质的产品、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但实际反映了整个产业链面临的成本压力。在通胀环境下,化工企业处于两难境地:不涨价难以消化成本上升,涨价又可能抑制已显疲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