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日本东曹“腾挪术” 10万吨MDI产能为何转战越南?

2025-07-07 11:55

近日,日本化工巨头东曹株式会社补发一则重要公告,披露其于2023年9月决议设立全资子公司“东曹越南聚氨酯有限公司”,并推进年产10万吨医疗级MDI(亚甲基二二异氰酸酯)项目。根据规划,该项目将于2027年4月在越南巴地头顿省正式投产,将以粗MDI为原料,形成年产10万吨的纯MDI和聚合MDI产能。这一动向看似是企业常规的产能布局调整,实则折射出全球MDI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

“产能转移”而非“产能扩张”

东曹此次在越南的布局并非新增产能,而是对现有产能的重新配置。2023年10月,东曹曾公告将在越南新建粗MDI分离设备,计划从日本出口粗MDI至越南进行分离精炼,最终形成10万吨/年的纯MDI和聚合MDI产能。这意味着,东曹的MDI总产能仍将维持在48万吨/年左右,并未实现规模扩张。这种“产能转移”而非“产能扩张”的策略,反映了东曹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务实考量。

从其年报披露的信息看,这一决策主要基于两大背景:一是日本本土氯碱业务正面临中国需求低迷的冲击;二是脱碳转型推高了生产成本。氯碱业务与MDI生产密切相关,因为MDI的制造过程需要大量氯气作为原料。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氯碱消费国,其需求疲软直接影响了东曹的原料供应链效率。同时,日本严格的碳排放政策使得本土化工生产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在此背景下,将部分产能转移至生产成本更低、市场潜力更大的东南亚,成为东曹的必然选择。

目前全球MDI产能已迫近1100万吨,其中近半数集中在中国。万华化学以烟台110万吨/年、宁波150万吨/年、福建80万吨/年的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巴斯夫在重庆和上海拥有65万吨产能;科思创上海基地产能达60万吨/年;亨斯迈上海工厂为40万吨/年;而东曹在中国仅拥有瑞安8万吨/年的产能。这种格局凸显了MDI行业的高度集中化和中国市场的核心地位。

360鎴🍹浘20250707092719414.jpg

MDI行业具有天然的进入壁垒,技术复杂度高、投资规模大、工艺安全要求严格。这些壁垒虽然限制了新竞争者的大量涌入,但也意味着现有头部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将直接决定市场话语权。与万华、巴斯夫等巨头相比,东曹的产能规模明显偏小,在中国这一核心市场的份额也极为有限。在无法通过快速扩张实现规模赶超的情况下,寻找差异化竞争路径成为东曹的战略重点。

越南之所以成为东曹产能转移的目的地,主要基于越南化工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形成较完整体系,涵盖石化、基础化学品、化肥、橡胶、涂料等10个细分领域,具备承接MDI生产的产业基础。其次,目前国际聚氨酯巨头尚未在越南布局上游MDI产能,市场存在空白点。更重要的是,东南亚正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的聚氨酯需求快速增长。

聚氨酯作为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建筑保温等领域。随着东南亚制造业升级和消费水平提高,对MDI的需求将持续释放。东曹选择此时进入越南,既可规避与中国巨头的正面竞争,又能抢占新兴市场先机。

2025 (1).jpg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