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罐染料到绿色化工巨擘!巴斯夫与中国共同成长的百年征程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7-10 17:39

近日,巴斯夫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凯礼的中国之行引发广泛关注。7月8日与9日,他分别会晤了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和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中方在会晤中强调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增长潜力,以及欢迎外资、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鼓励巴斯夫进一步拓展在华投资合作。凯礼则明确表示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愿持续扩大在华投资,为德中、欧中经贸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12.png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会见德国巴斯夫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凯礼一行(图源:上海发布)

14.png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见德国巴斯夫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凯礼(图源:央视新闻)

百年溯源:从染料起步的合作之旅

巴斯夫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可追溯至1885年。当时,中国近代纺织业蓬勃发展,巴斯夫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派遣代表梅耶尔前往上海推销染料。凭借出色的品质,巴斯夫染料迅速在上海打开市场,畅销一时,由此拉开了其在中国长达三个多世纪合作历程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的深耕之旅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与中国开展合作,成为中国忠实的合作伙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巴斯夫积极重返中国市场,1982年在香港成立子公司,1986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逐步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巴斯夫开始大规模布局本地生产基地。2000年,巴斯夫与中国石化合资成立扬子石化-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南京),总投资额高达数十亿美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主要生产石化中间体、聚合物等,满足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此外,巴斯夫还打造了上海漕泾基地,其中包括多个生产装置和于2004年成立的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该创新园已成为巴斯夫亚太区核心研发枢纽,聚焦先进材料、工艺开发等领域。

2010年以来,巴斯夫在中国不断扩大在华投资范围和深度,开启多元化布局与深化之旅。在重庆建立了聚氨酯和特性化学品生产设施。同时,对上海、南京、重庆等地的基地持续扩建,增加新产品线并提升产能,还不断升级上海浦东创新园,强化本地研发创新能力。

2018年,巴斯夫更是宣布在广东湛江独立投资建设一体化基地,这是其在中国乃至全球布局中的关键战略举措。

标杆项目:湛江一体化基地的崛起

湛江一体化基地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单体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达100亿欧元,也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

13 - 鍓⬜湰 (7).jpg

该项目致力于打造高度一体化、采用尖端技术的世界级化工产业集群。从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到2025年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电,通过部署创新技术,目标是较传统工艺减少60%以上的碳排放,力图成为中国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标杆。同时,项目广泛应用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自2018年与湛江市政府签订谅解备忘录以来,项目进展顺利。

2022年首套工程塑料改性装置和热塑性聚氨酯装置投产。

2024年热塑性聚氨酯装置落成投产,这还是巴斯夫全球最大的单一TPU生产线。

2025年3月21日,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二元醇单醚装置破土动工,预计将于年底投入运营,可满足亚太区域对制动液快速增长的需求。

2025年6月26日,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液体散货码头通过对外开放验收,具备了国际航行船舶停靠及进出口作业条件,为项目后续整体试投产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7月1日,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通用综合功能区行政楼和中央餐厅正式启用,标志着基地发展开启新篇章。

今日成就与未来展望

如今,巴斯夫已成为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在中国形成了以上海(管理总部、创新枢纽)、南京(大型一体化基地)、重庆(关键生产基地)、湛江(未来核心增长引擎)为主轴的战略布局。2024年,巴斯夫大中华区销售额约为86亿欧元,拥有近1.27万名员工,上海创新园作为亚太研发核心,持续推动着本土创新。

从1885年的一罐染料,到如今百亿欧元级的绿色化工巨擘,巴斯夫在中国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市场的蓬勃活力。在当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巴斯夫持续加大在华投资,深化合作,未来双方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这一跨越三个世纪的合作,在低碳转型的浪潮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