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秀生物基船舶涂料 中国加速全链突破生物基涂料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7-15 18:08

慧正资讯,2025年7月7日,中涂化工与三井化学宣布,由中涂化工开发的生物基环氧树脂涂料CMP NOVA 2000(Bio)获选应用于警固屋船渠株式会社(Kegoya Dock)。涂料采用三井化学ISCC PLUS认证生物基环氧树脂,通过质量平衡法,每吨涂料可减少约660公斤碳排放。该产品已应用于在建液氨运输船压载舱,成为全球首个船舶领域商业化生物基环氧树脂涂料,该船计划于2026年5月交付。

鍥剧墖12.jpg

配套使用的高效防污涂料SEA PREMIER 2000 PLUS,可提升燃油效率5%-8%。双涂层系统形成“生产-服役”全生命周期减碳闭环,使整船碳排放较传统方案降低15%-20%。这标志着日本企业在高技术门槛领域取得突破,其成功核心在于上下游深度协同的创新模式——三井提供生物基树脂原材料,中涂化工完成船舶涂料的配方开发与应用验证。

中国加速涂料全链的生物基突破

日本实现生物基环氧在船舶涂料的首秀的同时,中国的生物基材料也在加速落地。在原材料方面,2024年1月,中化国际旗下扬农锦湖环氧树脂产品成功通过SGS审核,获得ISCC PLUS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此认证的环氧树脂生产商。

扬农锦湖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为原料,并自主研发“环氧树脂分段反应及闭路循环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传统工艺高污染问题。特别是针对高盐废水开发的高级氧化、连续化处理及催化剂循环技术,实现“高盐废水—烧碱—环氧树脂”资源化闭环利用,被鉴定为国内首创。

生物基环氧树脂只是中国生物基材料突破的开始,与此同时,支撑生物基技术的基础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江南大学成功研发衣康酸基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具备无需稀释剂即可实现良好纤维润湿特性,显著提升涂层耐溶剂性、柔韧性和附着力,为水性及无溶剂体系提供性能优异新选择。未来,马松琪教授认为,生物基热固性树脂将更加向功能化方向发展。

鍥剧墖13.jpg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 马松琪

 

在生物基涂料的应用,中国的生物基产品正在覆盖建筑、工业、电子等多场景,部分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万华化学展现强大全链条布局能力,推出包括生物碳含量≥65%、耐盐雾超1000小时的WANNATE® BIO-8120蓖麻油基水性PU(已用于高端电子防护)在内的多款生物基聚氨酯产品。三棵树聚焦建筑与汽车领域,其获得法国A+认证的低挥发生物基墙面漆满足绿色建筑需求,VOC含量≤50g/L的汽车修补漆有力支持汽车产业低碳转型。

嘉宝莉化工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出耐盐雾性能突破500小时的海藻酸改性水性聚氨酯(WPU),适用于高腐蚀海洋环境。四川兴成共筑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研发的“生物基聚氨酯固化剂及氨基Mxene防腐涂料”获专利授权,标志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攀升。

鍥剧墖14.jpg

在生物基应用不断涌现的同时,中国也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支撑。

嘉宝莉牵头制定的《生物基木器涂料》团体标准(T/GDTL 024-2025)于今年4月实施,填补国内空白。该标准首次明确生物基木器涂料术语定义,规定水性产品生物基碳含量需达31%以上,实测TVOC释放量(254μg/m³)仅为国标限值一半,并设定了生物基碳含量下限(25%-35%)及严格健康环保指标。连同此前发布的《生物基涂料及原材料 醇酸树脂涂料》(T/CNCIA 01032-2024)、《PBC 生物基重防腐涂料》(T/CIATA0025-2018)和《生物基乳液内墙涂料》(T/CSTM 0047-2021),这一系列标准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科学依据和技术规范。

生物基涂料以植物、非粮农作物等为原料,核心优势在于显著降碳、减轻化石原料依赖及生产过程绿色化。这一优势正推动全球市场快速增长。据买化塑研究院的预测,全球生物基涂料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35亿美元以9.75%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2年将突破2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0亿元)。当前区域格局中,北美以38.12%份额领跑,欧洲(29.5%)和亚太(26.8%)紧随其后。中国作为亚太核心引擎,2023-2032年增速预计高达12.3%,展现出巨大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生物基材料已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年新材料规划,国家政策为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从标准制定到技术突破,从应用拓展到产业链协同,生物基涂料产业在中国已形成全链条发展态势。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共同驱动下,中国正加速形成完整的生物基材料产业链体系。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