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来源:中国玻璃工业纤维协会 2025-08-06 09:18
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明显回暖,创新发展动力逐步增强
——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经济运行2025年半年报
2025年上半年,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持续开展产能结构优化,在风电、电子、家电等细分市场旺盛需求带动下,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明显回暖。同时,近年来行业面对下行周期压力加速推进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科技创新赋能,创新发展动力正在逐步增强,驱动发展效果正在显现。
一、上半年行业整体运行概况
(一)产能产量情况
1.玻璃纤维纱:产量增速持续回落
截止到2025年6月,我国现有玻璃纤维纱总产能规模约为870万吨,其中在产玻璃纤维池窑产能规模约为777万吨。2025年1-6月份,我国新增万吨及以上玻纤池窑产线5条,新增池窑产能规模约50万吨,同期有10条池窑产线处于冷修停产状态,休产产能规模约为51万吨。近年来头部企业持续推进产线冷修与高端化转型,生产线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
1-6月份玻璃纤维纱产量同比增速约为4.9%,延续自2023年以来的低速增长态势,为持续改善市场供需形势提供坚实基础。
图1 我国玻璃纤维纱单月产量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2.玻璃纤维制品:市场需求结构深度调整
(1)工业用毡布制品方面:
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建筑保温用玻璃纤维网格布等建筑用玻纤制品市场延续了此前的低迷走势,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未见缓解。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为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住宅投资35770亿元,同比下降10.4%。同时,水利、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增长,能源、环保及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新需求和应用持续涌现,这共同推动了具备节能、绝缘、安防等功能的各类玻璃纤维工业用毡布制品的快速发展。
(2)电子用毡布制品方面:
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上半年我国微型计算机总产量达到16645万台,同比增长5.6%;集成电路2395亿块,同比增长8.7%;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零售6085亿元,同比大增30.7%,仅有移动手机总产量小幅下降4.5%,达到70741万台。在电子及家电、汽车等后续市场需求增长带动下,电子用玻璃纤维毡布市场持续向好。
(3)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方面:
上半年,我国新增风力发电装机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98.9%;新增光伏新能源21221万千瓦时,同比增速达到107.1%。此外,上半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1556.5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新能源车累计产量687.2万辆,同比增长36.2%。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下,我国能源结构在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都是典型的“新动能”产业,其高速增长为玻纤行业提供了强劲且具有长期政策支撑的需求增长点。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特别是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未来发展仍大有可为。
图2 我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单月产量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二)进出口情况
1.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呈现“量减价增”态势
2025年上半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出口量为99.6万吨,同比下降5.3%;出口金额累计14.3亿美元,同比上升0.3%,出口均价同比增长5.9%,行业正逐步实现出口产品价格恢复性提价。然而总体出口规模的下降,尤其是上半年各月单月出口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反映出当前玻纤及制品外贸出口市场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尤其美国大选、俄乌战争等不确定性因素及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政策正在影响我国玻纤及制品出口走势,必须加以重视。
图3 2025年上半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五大类产品出口占比情况
分类来看,1-6月商品纱、机织物、机械毡、化学毡、预浸料及其他制品五大类产品出口量分别58.5万吨、15.4万吨、4.5万吨、10.8万吨、10.3万吨,占比分别为58.7%、15.5%、4.6%、10.8%、10.4%。在31项具体税目产品中,出口量居前三位的是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长度不超过50毫米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玻璃纤维制化学结合毡,分别为38.4万吨、16.7万吨、8.4万吨。
2.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规模仍在持续收缩
2025上半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进口量为5.0万吨,同比下降3.7%,进口金额累计为5.7亿美元,同比增长45.0%。上半年内需市场整体呈现复苏势头,然而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规模仍呈现持续收缩势头,反映出国内市场尤其是中低端竞争仍然激烈。
图4 2025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五大类产品进口占比情况
分类来看,1-6月商品纱、机织物、机械毡、化学毡、预浸料及其他制品五大类产品进口量分别为3.7万吨、0.5万吨、0.08万吨、0.2万吨、0.5万吨,占比分别为74.0%、10.0%、1.6%、4.0%、10.0%。在31项具体税目产品中,进口量居前三位都是商品纱中的长度不超过50毫米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玻璃纤维无捻粗纱、长度超过50毫米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分别为2.2万吨、0.9万吨、0.5万吨。
(三)行业经效情况
价格及经效方面,受供给端前期持续开展产能调控、产量保持长期低速增长及需求端电子、电器、风电等部分细分市场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全行业整体市场供需形势出现明显好转,1月份玻璃纤维细纱及制品率先实现价格回调,3月份起各类玻璃纤维粗纱及制品也逐步实现多轮价格回调。受此影响,2025年1-6月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2.45%。
行业整体经效水平提升,除了与行业产能调控及下游风电、电子、家电等市场需求复苏有关外,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也成为重要因素之一!在AI等新市场需求带动下,低介电、低膨胀等高端电子纱及毡布制品需求快速增长,成为部分企业新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安全防护用玻纤制品市场持续升温带动民用高硅氧玻璃纤维及制品需求稳步增长;低空经济市场兴起则为高模量玻纤在风电市场之外,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长点!
图5 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变化趋势
图6 2023年以来各类玻璃纤维及制品价格走势情况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能扩张失控隐忧困扰行业发展信心
2022年6月以来,行业整体进入发展下行周期,在房地产及基建、风电、电子等多个主要细分市场同步出现需求低迷的情况下,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供需失衡问题。行业自2023年起积极启动产能调控工作,历经两年半时间才迎来新一轮行业发展上行周期。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一是因前期实施产能调控而积压的大量待释放产能,在市场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目前正在快速释放,并已在直接纱等部分传统市场引发局部价格战;二是在经效数据及骨干企业业绩翻红的影响下,其它领域资本跨行业投资及部分地方政府主导玻纤新材料领域定向投资项目不断涌现。目前除了正在实施改扩建的10条池窑产线,还有9条新建池窑项目处于在建状态,新建项目合计产能规模达到110万吨;三是外需市场增速已经出现大幅下滑,国内风电、家电市场在政策红利影响下已预支部分未来市场需求,汽车产业则出现较为严重的“内卷”和价格战,因此玻纤市场需求未来增长不确定性日趋明显。在供需两端的双重影响下,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新一轮供需失衡或将提前到来。
(二)粗放跟随发展思维和模式下行业“内卷”式竞争持续上演
我国玻璃纤维产业起步晚,且很长时间内在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方面落后于西方,导致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跟随式发展模式,习惯了学习和照搬西方,习惯了在扩张产能和压减成本方面做文章,习惯了以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衡量企业成功与否。在粗放跟随发展模式下,不论是传统产品,还是中高端产品,最终都将走向同质化产能重复建设和低成本“内卷”竞争。虽然在风电、电子、家电等细分市场需求拉动下,当前行业整体运行重回上行周期,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普通增强用玻纤纱中低端市场、玻璃纤维网格布市场等细分市场,“内卷”式竞争仍在上演。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两高”政策实施细则,强化产能调控
“两高”政策并未发挥其在调控玻纤产能方面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层面并未出台统一的针对玻璃纤维行业的能耗限额指标数据等“两高”政策具体实施方案,而是把玻璃纤维行业“两高”政策具体落地政策下放给各地方政府,进而出现广东、山东等地低介电玻纤项目都难以落地,同时中西部部分省区中低端玻纤池窑项目仍在无序扩张的现象。由于玻璃纤维及制品产品销售半径长,这种分省治理的模式,不仅无法达到调控产能的效果,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竞争并对先进生产力造成伤害。因此,未来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尽快出台玻璃纤维行业“两高”政策实施细则,禁止地方“一刀切”式管理模式,在遏制产能无序扩张的同时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对大型池窑拉丝项目提级统一审核,按产品类型设定能耗标杆值与先进值,对高模量、耐辐照、低介电等高性能纤维及玻纤深加工制品给予政策支持。
(二)积极推动发展模式转型,强化创新驱动
2025年年初,欧文斯科宁公司将其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业务出售给印度Praana集团,全行业要冷静对待国际产业变局中欧美龙头已退出玻纤领域的事实,加大应用研发以把握战略窗口。改变以产能规模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重塑新时期的新发展逻辑,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行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强化材料赋能作用,开拓应用新场景
玻璃纤维已经在建筑、汽车、风电、电子等领域形成百万吨级大规模应用市场,为玻璃纤维行业快速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要继续保持玻璃纤维行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重点潜在消费市场的培育工作,加速布局新兴领域培育增量市场,突破传统应用天花板。在光伏新能源、安全防护、海洋工程、智慧物流、绿色建材、低空经济等高潜力方向加强引导和扶持,构建产业新生态。
结语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的会议指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当前中国玻纤企业已经站在全球玻纤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粗放跟随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和模式。全行业要逐步放弃以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论英雄的思维,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挖掘玻璃纤维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以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技术创新赋予产品和行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实现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 黄如诔、刘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