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9-02 13:33
慧正资讯,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145,简称“中核钛白”)于8月29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在钛白粉行业整体面临价格下行、成本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核钛白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拓展新能源材料业务,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但盈利水平受到一定程度挤压。
具体来看,2025年1–6月,中核钛白实现营业总收入37.7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1.51亿元增长1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9亿元,同比下滑14.83%;扣非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下降12.92%。盈利能力有所回落,基本每股收益为0.071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4%,较去年同期下降0.41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核钛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去年同期的-9933.52万元提升至本期的4.65亿元,同比增长568.04%,主要因销售商品收回现金增加。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核钛白总资产为199.8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0.58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
从业务结构来看,中核钛白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五大板块。其中,精细化工类(钛白粉)作为核心产品,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上半年收入30.22亿元,占比80.17%,同比增长13.25%;磷化工类收入3.25亿元,占比8.63%,同比增长36.85%;新能源类收入1.28亿元,占比3.40%,同比大幅增长3029.26%,表现尤为亮眼;物流服务类收入1.87亿元,占比4.96%,同比下降9.57%;其他业务收入1.07亿元,占比2.84%,同比增长222.75%。可见,新能源材料(如磷酸铁)和磷化工产品(黄磷、磷矿石)正在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产能布局方面,中核钛白依托甘肃嘉峪关、甘肃白银、安徽马鞍山、贵州开阳和四川攀枝花五大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资源调配能力。目前已形成钛白粉年产能近55万吨、磷矿石年产能50万吨、黄磷年产能12万吨、磷酸铁年产能10万吨的规模。正在推进的“硫-磷-铁-钛”绿色循环产业项目,也有望进一步巩固其一体化成本优势。
中核钛白在行业中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资源与循环经济方面。其前身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四〇四厂钛白分厂,被誉为钛白粉行业的“黄埔军校”,通过多年技术消化与创新,具备规模化和低成本生产能力。原材料保障方面,主要原料钛精矿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独供合作,硫酸来源为园区内冶炼副产物,有效降低外购成本。品牌与客户资源上,“金星牌”和“泰奥华牌”商标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客户涵盖立邦等行业龙头企业,出口业务占比达37.99%。循环经济布局方面,通过“硫-磷-铁-钛”横向一体化产业链,实现废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同时通过收购磷矿向上游延伸,打造成本竞争壁垒。
尽管如此,中核钛白仍面临着行业挑战。2025年第一季度钛白粉价格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上涨,但第二季度连续下滑,内外需求疲软,市场整体稳中走弱。中核钛白坦言面临着四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产能过剩压力、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钛白粉销售价格波动以及新能源项目投资进展不及预期。为此,中核钛白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优化采购与销售定价机制等方式积极应对。
此外,上半年,中核钛白多项战略动作同样引人关注:与立邦投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5–2027年建立钛白粉战略采购合作关系;终止“水溶性磷酸一铵”及“年产50万吨磷酸铁”部分募投项目,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推出股份回购计划,拟以3–5亿元资金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延长,绑定核心团队长期利益。总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中核钛白在钛白粉主业稳健增长的同时,磷化工与新能源业务已成为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尽管短期净利润受到行业周期下行影响呈现下滑,但公司现金流大幅改善,产能布局清晰,循环经济优势持续强化。
未来,随着行业产能逐步出清、需求边际回暖,以及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能释放与客户拓展,中核钛白有望在化工与新能源交叉的赛道上找到新的增长空间,但其能否在“钛白粉+新能源”双轮驱动下实现盈利能力的回升,仍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