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9-10 11:59
慧正资讯:9月8日,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中试基地正式破土动工。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公司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迈入新阶段,更在2025年上半年行业周期下行的背景下,展现出泰和新材以研发驱动突破增长瓶颈的坚定决心。
仪式现场,泰和新材副总裁马千里在致辞中强调,中试基地建设是公司深入践行“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三轮倍增”目标的关键举措。作为国内高性能纤维领域的领军企业,泰和新材此次投资建设的中试基地将重点服务于热膨胀微球、POD膜等前沿材料的工艺验证与放大生产,显著提升公司在新材料研发转化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中试基地将成为连接实验室与产业化的桥梁。”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林芳兵在宣布项目开工时表示,基地建成后可实现从材料合成、纺丝到应用测试的全链条验证,为芳纶涂覆隔膜等已获订单的新产品(如某客户千万平级合同)提供规模化生产保障。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芳纶涂覆隔膜技术已通过多家电池企业现场审核,并在动力电池、户储电池等领域取得突破,中试线目前正同步承担小批量订单交付任务。
尽管行业竞争加剧与终端需求疲软导致短期业绩承压,泰和新材2025年上半年财报仍透露出战略布局的深远考量:
财务表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3亿元,归母净利润2634.10万元。这一数据背后,是安防、信息与新能源业务销量同比上升,但部分产品售价下滑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一季度研发投入达2115万元,占营收比重2%,持续为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市场地位:作为全球间位芳纶(产能全球第二)、对位芳纶(产能全球第三)及氨纶(产能全球第五)的核心供应商,泰和新材在高性能纤维领域的龙头地位稳固。2024年公司氨纶产销量逆势增长,但受价格拖累出现亏损,凸显了拓展新材料业务的紧迫性。
战略纵深:通过收购泰达产业园等关联资产,公司加速布局特种纤维下游应用产业链,目标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这一战略与中试基地形成协同,共同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闭环。
回溯历史,泰和新材的成长史堪称中国新材料产业自主突破的缩影:
技术突围:1987年从烟台氨纶厂起步,1989年建成国内首条氨纶生产线,2004年打破杜邦垄断实现间位芳纶产业化,2011年对位芳纶量产进一步填补国内空白。如今,公司累计获得248项授权专利,三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研发实力位居行业前列。
产业布局:依托“存量业务提升、增量业务拓展、产业链条延伸”战略,泰和新材在巩固氨纶、芳纶传统优势的同时,向智能发光纤维、绿色印染、锂电池隔膜等六大新兴领域进军。2023年推出的芳纶涂覆隔膜已应用于苹果手机、特斯拉ModelS电池,并计划通过中试基地实现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
当前,全球高性能纤维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催生芳纶蜂窝需求,5G通信推动绝缘芳纶纸升级,锂电池安全标准提升则为芳纶涂覆隔膜创造千亿级市场空间。泰和新材凭借中试基地的技术储备与现有产能优势,有望在这些领域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