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来源:慧正资讯 2025-10-15 17:35
近日,中石化(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环烯烃共聚物(COC)装置项目正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标志着中石化在高端聚合物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申报流水号为202509120254,由经开区行政审批局于2025年9月12日受理备案,旨在建设国内领先的COC生产装置,填补高端材料领域的技术与产能空白。
锚定高端聚合物赛道,构建全链条产能体系
该项目位于天津石化烯烃部内,整体建设内容涵盖850吨/年降冰片烯单元、1000吨/年环烯烃共聚物(COC)单元,以及配套的装卸站、包装仓库、变配电系统、机柜间等辅助设施,年操作时间达8000小时。其中,COC产能规划为1000吨/年,产品将聚焦光学材料、电子封装、医疗耗材等高端应用场景,满足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性能聚合物的需求。
专利矩阵支撑产业化落地,突破关键工艺瓶颈
中石化集团在COC领域已构建起完善的专利技术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核心技术保障:
连续聚合工艺创新: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20383694A,2024年1月申请),通过蒸馏直接制备降冰片烯的甲苯溶液,利用液体输送优势实现与乙烯的连续共聚,显著提升工艺经济性;
高分子量与高玻璃化转变温度调控:专利(申请号CN202111158844.5,2024年5月授权)通过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与酚类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在乙烯-环烯烃共聚反应中实现聚合物分子量提升与环烯烃含量优化,进而提高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强耐热性;
极性COC制备技术突破:申请号为CN202210345346.X(公开号CN116925275A)的专利,开发了含茂金属、烷基铝氧烷及有机铝化合物的催化体系,可制备高分子量、高共聚单体含量的极性乙烯-环烯烃共聚物,拓展材料在极性介质中的应用潜力;
共聚活性提升技术:2023年6月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19143911A)通过特定结构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优化乙烯与环烯烃的共聚反应活性,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工艺基础。
填补国内高端COC产能缺口,助力产业链升级
环烯烃共聚物(COC)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透明高分子材料,具有高透光率、低吸湿性、耐化学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学镜头、微电子封装基板、医用注射器等高端领域。
COC需求稳定增长,光学领域需求占比超过一半。由于生产企业较少,技术突破难度高,全球消费主要由供给决定。据买化塑监测的数据显,53.2%需求来自于光学领域,包装和医疗领域分别占25.3%及15.1%,其他领域占比6.4%。
此前,全球COC市场主要由日本瑞翁、德国赢创等企业主导,国内产能与技术长期依赖进口。天津石化该项目的落地,依托中石化自主专利技术,将实现从降冰片烯原料到COC产品的全链条国产化,不仅提升企业在高端聚烯烃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国内半导体、光电显示等产业的供应链安全提供材料支撑,推动高分子材料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