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025-11-06 09:38
2025年10月27日,沙特对外贸易总局正式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二氧化钛(钛白粉)征收最终反倾销税,为期五年。并裁决对四家主要中国企业实行差别征税,山东道恩钛业获得19.39%的最低税率,成为唯一税率低于20%的企业;安徽金星钛白、龙佰集团和攀钢渝钛则分别面临29.65%、30.9%和37.27%的高额关税。而未配合调查的企业则被课以45%的惩罚性税率,这个数字意味着相关企业基本丧失沙特市场准入资格。
此次调查的时间设定颇具深意,倾销调查期仅一年,而损害调查期却长达三年半,覆盖 2021 年至 2024 年的关键发展阶段。涉案产品涵盖三个税号,广泛应用于油漆、塑料、油墨等工业领域,其影响已渗透至沙特制造业的多个核心环节。
10月24日,巴西外贸委员会突然官宣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决定加征反倾销税,最高1267.74美元,且实施期限长达5年。国内知名企业龙佰集团、安纳达、中信钛业、攀钢钛业、广东惠云等均在列。
沙特、巴西并非孤例,早前,欧盟就已对中国钛白粉以从量税形式征收反倾销税,例如对安徽金星集团征收每公斤0.25欧元,对龙佰集团征收每公斤0.74欧元。2025年2月,印度终裁征收460-681美元/吨的关税,有效期长达五年,将多家头部企业纳入范围。同年10月,欧亚经济联盟也宣布实施为期五年、14.27%至16.25%的税率。贸易限制已体现在出口数据上。今年中国钛白粉出口出现量、价、环比“三低”态势,2025年1-9月中国出口钛白粉同比减少6.5%。
为何对我国钛白粉征收反倾销税
首先是规模优势引发的竞争焦虑。作为全球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庞大的产能需要海外市场来消化。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中国钛白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这种优势被进口国本土产业视为致命威胁,他们认为大量低价产品的涌入严重挤压了其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导致工厂开工不足甚至倒闭风险,从而频频发起贸易救济申诉。
中国钛白粉产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也容易被对手攻击。目前,中国大部分产能仍采用硫酸法工艺。该方法相较于国际主流的高品质氯化法,虽然成本较低,但在能耗和“三废”排放方面更高。这使得国外竞争对手和调查机构更容易指责中国生产商通过规避严格的环保成本,获得了不正当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坐实了其“倾销”的指控。
最后是全球经济疲软的连锁反应。欧美通胀高企、新兴市场增长放缓,导致涂料、塑料等下游行业需求萎缩。在市场蛋糕变小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部分国家转移压力的选择。
中国钛白粉行业正加速转型突围,龙佰集团、中信钛业等龙头企业加大氯化法产能投入,其产品已开始替代科慕、康诺斯等国际巨头的进口份额。市场布局也在重构,企业纷纷开拓中东、非洲等非受限市场,同时通过海外建厂规避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