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025-11-13 11:46
2023年以来,中国不饱和树脂行业在经历前期快速扩张后,迎来深刻的结构性转变。新增产能的集中投放与产能利用率的持续下滑形成鲜明对比,而需求端的支撑不足更使得行业增长动力减弱。2025年下半年以来,产量增长放缓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变化不仅是行业周期自然演进的结果,更是中国制造业从粗放式规模扩张向精细化结构优化转型的缩影。
产能扩张与利用率下滑
回顾近五年行业发展轨迹,不饱和树脂行业经历了从高速扩能到增速放缓的完整周期。2021-2023年间,随着山东旺林、湖北旺林、飞源等大型装置的陆续投产,行业进入扩能高速期。2022年达至峰值,当年新增产能100万吨/年,产能增速高达20%,创下历史纪录。这种爆发式增长体现了行业对市场前景的乐观预期,也反映了当时基础原材料行业普遍存在的投资热情。
然而,这种高速扩张态势在2023-2024年明显放缓,产能增速骤降至3-6%。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行业迎来一个短暂的新高峰,全年新增产能79万吨,同比增速回升至12%。截至2025年底,全国不饱和树脂总产能已达724万吨/年,完成了规模化积累的基础阶段。但与此同时,产能利用率却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2024年月均产量维持在27万吨的高位,而到2025年下半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值已降至31.5%,较去年同期下滑5.5个百分点,月均产量也降至26万吨,同比下滑10.46%。这种产能持续扩张与利用率不断走低的背离现象,清晰地揭示了行业已从供给短缺步入供给过剩的新阶段。
需求疲软与成本下行的双重约束
当前行业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需求端与成本端双重约束下的必然结果。从需求侧观察,不饱和树脂主要下游行业普遍陷入订单下滑与产能利用率不足的困境。尽管新能源汽车领域在2024年仍持续贡献增量需求,但到2025年,该领域毛利率的下降导致终端企业扩产动力显著减弱,需求增长红利未能有效向原材料端传导。更值得关注的是,建材、涂料等传统应用领域的刚需消费持续低迷,这些占据不饱和树脂消费较大比重的领域,其复苏乏力直接制约了产量的增长空间。
在成本端,支撑的缺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收缩。占生产成本35%的主要原料苯乙烯,受上游供需矛盾影响价格持续走弱,导致整个产业链成本重心下移。在“量价齐弱”的市场格局下,企业被迫采取低库存运行策略,通过动态调节开工率来规避经营风险,而非以往的盲目扩产。这种谨慎的经营策略,反映了市场主体对行业前景的理性判断,也加速了行业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的转变。
产能增速的放缓,实质上折射出国内不饱和树脂行业底层发展逻辑的深刻质变。在历经以产能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阶段后,行业正经历着结构性转型的阵痛期。竞争焦点已从规模红利向价值创新全面迁移,这种转变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精耕细作的新周期。
根据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2026-2028年期间,仍有总计11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等待投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计划投放的新增产能中,有近40万吨装置原计划于2025年内投产,因市场供应饱和而被迫延后。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市场机制正在行业调整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盲目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