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025-11-19 11:48
2025年11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己二酸作出反倾销初裁,公告裁定对中国己二酸企业征收28.6%至46.8%的临时反倾销税,初步裁定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临时反倾销税为28.6%、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临时反倾销税为46.8%、其他合作企业临时反倾销税为32.0%、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临时反倾销税为46.8%。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则追溯至2021年1月1日,直至倾销调查期结束。公告自发布次日起生效,标志着欧盟在化工领域对华贸易壁垒的进一步升级。
己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尼龙、聚氨酯等工业领域,是许多下游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全球己二酸的主要生产国,近年来产能持续扩张。2025年上半年,国内己二酸产能达到388万吨,尽管海力和洪鼎等老旧装置长期停车,且无新增产能进入,但中国作为全球己二酸产能霸主。其中重庆华峰产能达144万吨,远超欧盟投诉方朗盛与兰蒂奇的产能总和。反观欧洲市场,受汽车、建筑等下游行业需求低迷影响,本土产能持续收缩,巴斯夫已宣布关停德国路德维希港己二酸装置,转向亚洲布局产能。在此背景下,中国己二酸凭借成本优势对欧出口稳步增长,2024年对欧出口11.18万吨,较近五年均值增幅达60%,这成为欧盟本土企业发起反倾销的直接诱因。
初裁结果对中国己二酸市场的短期冲击已初步显现。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己二酸出口量34.42万吨,同比激增26.36%。这一增长部分源于欧盟反倾销调查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促使部分终端客户提前备货,以规避潜在的贸易风险。截至2025年9月,中国己二酸出口量已攀升至41.71万吨,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表明出口市场在短期内呈现出“抢跑”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9月,中国己二酸及盐和酯的净出口量为2.87万吨,增速为-19.62%,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土耳其、印度、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区。这一数据反映出欧盟反倾销措施可能已对出口结构产生初步影响,迫使中国企业寻求多元化市场。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供需格局将面临重构挑战。2025年下半年国内无新增产能释放,太化装置检修计划叠加长期停车装置未重启,供应端存缩量预期,但欧盟反倾销导致的出口回流,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压力。据买化塑研究院数据显示,华东市场己二酸价格已下滑至6450-6600元/吨,当前价格较2024年同期下滑18.49%。若出口渠道受阻,国内现货价格或将进一步承压。
欧盟的反倾销初裁不仅是一次贸易摩擦,更是中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首先,它暴露了中国在高端化工领域的依赖度问题。尽管中国己二酸产能庞大,但产品结构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足,易受外部政策冲击。其次,出口市场过度集中风险凸显。欧盟作为重要贸易伙伴,其贸易壁垒的设立警示中国企业需加速市场多元化进程,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