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深度解读TMA--关于是否可被顺酐酸酐/HHPA/TMP等替代的可能性 -内参

【视点】深度解读TMA--关于是否可被顺酐酸酐/HHPA/TMP等替代的可能性

来源: 作者: 2024-06-05 11:40

进入6月,华东地区偏苯三酸酐(TMA)市场价格进入高位整理局面,目前工厂主供外贸订单,且前期价格涨势过高导致出货不畅,下游主要行业开工低位,工厂基本一单一谈,目前市场主流价格在49000-50000元/吨,但据悉市场基本无实际成交。

360鎴🍹浘20240605095734030.jpg

偏苯三酸酐下游消费现状

从偏苯三酸酐下游消费结构来看,高性能增塑剂、聚酯树脂和固化剂,目前高性能增塑剂的需求比例已达50%以上。PVC增塑剂是其主要下游,通过偏苯三酸酐制备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主要应用于95℃以上的PVC绝缘电缆,而在95℃以下的电缆中无需添加TOTM。此外,偏苯三酸酐还可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耐热绝缘层压物、耐热清漆、稳定剂、染料颜料、表面活性剂、胶片以及水溶性涂料用的多元酸等,广泛应用于环保型增塑剂、粉末涂料、高端绝缘漆等行业。偏苯三酸酐在粉末涂料领域主要是应用于混合型聚酯树脂的合成。

360鎴🍹浘20240605100405600.jpg

TMA是否可被替代

TMA是PVC增塑剂TOTM的核心原料,TOTM具有耐高温、抗老化、耐腐蚀、耐迁移、绝缘性能优良等特性,6000V、10000V高压PVC电缆的配套增塑剂,全部使用TOTM,目前在该领域,不易被普通产品替代。但在部分增塑剂领域,甚至涂料领域,TMA用于生产环氧/聚酯混合型粉末涂料的聚酯树脂,存在可替代可能。

顺酐酸酐

顺酐酸酐衍生物主要用途为环氧树脂固化及合成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等,应用在从基本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到集成电路等复杂器件的封装,电气设备绝缘材料、涂料、复合材料等诸多领域。

顺酐酸酐衍生物和TMA虽然都可用于涂料,但它们在用途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并不是完全的一对一替代关系。但光华股份提到,在合成聚酯树脂中使用其他酸酐替代TMA,目前已有部分聚酯树脂产品不使用TMA原料,这表明在某些应用中顺酐酸酐衍生物可以作为TMA的替代品。

同时,由于环保要求的提高,某些传统化工原料的使用受到限制。例如,TMA由于其潜在的环保问题,在某些应用中可能会被限制使用,这为顺酐酸酐衍生物在某些应用领域替代TMA提供了机会。

六氢苯酐

六氢苯酐(HHPA)是一种化工原料,也被称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粘稠液体。它在35-36℃时凝固成白色玻璃状固体,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TMA的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增塑剂、环氧树脂固化剂等。HHPA同样可以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它在低温下可以与树脂混合,且固化时发热小,主要用于浇铸制品。

在某些应用中,HHPA可以作为TMA的替代品使用,尤其是在增塑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生产中。但它们在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市场定位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替代性可能受到具体应用条件和性能要求的限制。

六氢苯酐原本用于高端环保增塑剂,早前只有欧美日等少数厂家有,因此一般的要求性不高的增塑剂开始大量采用TMA。濮阳惠成的酸酐衍生物绝大部分都是生产高端类的环保增塑剂,主要用于半导体,电网,风电设备等等。正丹股份2023年度年报显示,其产品也是用于增塑剂,其客户产品大部分是中低端类。

三羟甲基丙烷

三羟甲基丙烷(TMP)是一种新戊结构的三元醇,具有提高树脂坚固性、耐腐蚀性、密封性的特点;对于水解、热解及氧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物质用途较为广泛,主要用于醇酸树脂、聚氨酯的生产,也是合成高级润滑油、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炸药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的原料。

三羟甲基丙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偏苯三酸酐在增塑剂添加剂中的作用,尽管完全替代可能还需要时间。由于TMA的价格大幅上涨,一些高性能酸酐的经济性得到凸显,这增加了TMA的可替代性。然而替代品的完全替代还需要考虑技术、成本、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影响。

另外,在寻找偏苯三酸酐替代其他酸酐时,有些产品不仅能够提供与TMA相似的效果,还能在某些情况下提供更好的性能,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

苯基丁二酸酐:可以提供良好的流平和机械性能,在消光性能方面与含TMA的树脂性能差异不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替代TMA。

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这些原料可以合成不含TMA的70/30混合型环氧固化饱和聚酯树脂,表现出良好的流平和机械性能。

特定的多元醇和多元酸组合:通过使用特定的多元醇和多元酸组合,可以制备出不含TMA的环境友好型消光粉末涂料。

现在国内厂家TMA减产,TMA价格涨至50000元/吨,随着TMA价格暴涨,会进一步刺激顺酐酸酐、六氢苯酐、三羟甲基丙烷等产品替代TMA。但是否能完全替代以及替代的前景如何,还需要考虑其生产成本、性能和经济效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甚至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政策导向和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尤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产品特性来考量,在选择替代品时,需要考虑具体应用的需求和性能标准,并与供应商或专业人士进一步沟通以确定最适合的替代品。

20264.jpg

精品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