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亏4.1亿~4.96亿,凯伦为何斥4.8亿跨界收购?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4-07 18:02

慧正资讯:4月2日晚间,凯伦股份发布重大资产交易公告,宣布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苏州佳智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51%股权,交易金额为4.83亿元,此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01

高溢价的“光电赌局”

根据协议,凯伦控股、钱林弟、绿融投资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矽彩光电、陈显锋合计转让持有的公司股份53,634,200股,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7,785,360股后的股本370,270,070股)的14.4852%。其中,矽彩光电受让34,134,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2187%,陈显锋先生受让19,5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2664%。此次收购完成后,凯伦股份将成为佳智彩的控股企业,持股51%。佳智彩的法人陈显锋和控股股东矽彩光电,将成为凯伦的大股东,分别持有凯伦股份股权5.2664%和9.2187%。

此外,本次交易设置业绩承诺,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年、2026年、2027年标的公司应实现的合并报表中归属于目标公司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准)分别不低于5500.00万元、7500.00万元、1.1亿元,但能否实现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据了解,被收购方苏州佳智彩光电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显示面板与半导体检测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OLED光学检测模组已进入华为、OPPO供应链。另外,财务数据显示,苏州佳智彩在2022年-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111.54万元,5812.49万元和4639.50万元。若佳智彩业绩未达预期,叠加主业亏损,凯伦可能陷入“跨界失血”的局面。

对于这份提出较高要求的业绩承诺或很难兑现,凯伦股份亦在公告中称,业绩承诺的实现取决于未来市场环境、产业政策、下游客户需求等因素。不过,如果未完成业绩承诺,承诺方矽彩光电及陈显锋将对凯伦股份进行补偿。

凯伦股份的跨界并购,与其说是战略选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下去的无奈之举。在防水行业凛冬未尽的2025年,这场“光电赌局”的结果又将如何呢?并且佳智彩能否在半导体检测红海中杀出血路?凯伦又能否将光电技术和防水体系协同发展呢?能否成功走出困境,实现业绩的反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是,凯伦股份的“跨界”并非个案。2025年以来,三棵树跨界储能、东方雨虹进军石膏板,防水行业头部企业集体开启“跨界求生”的模式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02

防水企业突围与转型阵痛

作为国内高分子防水市场的头部企业,凯伦股份近三年的净利润持续亏损,揭示了转型的紧迫性。根据凯伦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2024年公司预计净利润亏损4.1亿元-4.9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13亿元-4.96亿元,并且房地产行业新开工面积连续五年负增长,传统防水业务已触及增长天花板。

甚至在2024年末,凯伦股份多地工厂部分产线又传出停产的消息,在2024半年报中,凯伦将半年业绩出现的变动明确归因于“战略转型”的需要,其中指出了,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调整,导致防水行业整体承压,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开拓新产品、新应用领域,来弥补地产业务下降导致的业务下滑,保证公司持续稳定经营发展有可能是因为国内传统经济增长点受到制约,企业预期不确定性增强,大部分企业面临需求不振、订单萎缩、开工不足、销售不畅、拖欠账款等,出现停工停产、自主减产的情况。最后,凯伦表示,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仍在正常开展,产线停产是根据不同地区市场需求和订单数量进行的调整,竭尽所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此外,凯伦也曾表示正在通过逐步的战略转型,成为一家多应用领域并重的上市企业。公司不会放弃防水主业,并且要力争做得更好,通过三年左右的战略转型,凯伦的主营业务要摆脱对单一行业客户的依赖,力争自由现金流更好,利润率更高,而且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次凯伦跨界收购本质也是为了业务多元化,能缓解单一行业的风险进行的一次尝试。

此次凯伦的“跨界”也更像是“去地产化”的缩影。近年来,凯伦想通过培育第二甚至第三增长曲线,成为一家多应用领域并重的上市企业。其实凯伦的跨界也折射出了很多防水企业的经营现状,没有人能阻止行业向前发展,没人能一直停留在原地。所以凯伦发展至今便确立了自己的发展路线,那便是“冲破藩篱,挣脱桎梏”,也就是专注于差异化竞争,大力发展高分子防水产品,高分子防水产品也成为了凯伦的代表性名片,但防水材料并不是凯伦的终极追求。并且凯伦股份收购苏州佳智彩股份,也是希望在相关领域战略布局,为公司寻找新的增长极,未来凯伦股份的企业定位将不再是一家传统防水材料制造商,而是更加全面的系统服务商。

03

耗资4.83亿元的跨界实验,可借鉴的防水转型案例

不可否认,凯伦股份跨界收购苏州佳智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举措,表面上看是一步“好棋”。通过多元化布局,凯伦试图缓解单一行业风险,为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但跨行业技术协同的鸿沟与半导体检测赛道的残酷竞争,这场并购仍具备很多悬念。

同时,对于传统制造业的跨界并购并非易事,凯伦的主营防水业务,长期依赖房地产与基建投资,而这些领域的周期性波动为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通过收购佳智彩,凯伦试图将业务范围扩展至显示面板检测与半导体设备领域,试图实现“防水+光电”的技术协同。然而,这种跨行业的整合更加需要技术、管理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此外,凯伦在光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几近空白,而佳智彩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显示面板检测设备,与凯伦的防水业务并无直接关联。并且佳智彩的客户集中度较高,若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业绩承诺也将难以兑现。

纵观制造业跨界史,成功者如东方雨虹等企业借光伏防水一体化打开增长空间,但失败者也比比皆是。凯伦的跨界成败与否,这场耗资4.83亿元的跨界实验,都将是防水行业转型的案例。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