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0万元!长阳科技认购惠之星1.83%股份

来源:慧正资讯 2025-05-21 09:45

5月19日晚间,长阳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2990万元认购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之星”)发行的92.34万股股份,认购价格为每股32.38元(认购额2989.97万元)。本次认购投资完成后,长阳科技将持有惠之星1.83%的股份。

1 - 鍓⬜湰 (5).jpg

长阳科技的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需求

长阳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营高分子功能膜,产品涵盖反射膜、光学基膜、隔膜、背板基膜及其它特种功能膜等,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动力电池及储能、太阳能光伏等领域。近年来,随着CPI薄膜(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项目的开发与验证速度加快,为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战略规划,长阳科技积极布局相关产能建设。

据长阳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长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项目”。该产品成功后,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CPI薄膜的长期垄断。然而,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的过程中,长阳科技需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以加速其在CPI领域的发展进程。惠之星的出现,恰好契合了长阳科技的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需要。

惠之星的行业地位与核心竞争力

宁波惠之星新材料成立于2016年,主营高端光学膜材料,是目前国内唯一可实现CPI及可折叠PET功能膜材料加工的量产企业。公司致力于实现高端光学膜材料的国产替代,综合运用电子产品屏幕防护材料设计及制造技术、精密涂布工艺等核心技术,对CPI、TAC、PET等基膜材料进行加工及复合生产,提升膜材料物理属性,改善膜材料光学性能,使膜材料具备可折叠、耐腐蚀、防眩光、抗刮擦、防爆裂、防指纹等功能。

惠之星的CPI及PET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已作为柔性折叠显示盖板组件,广泛应用于华为、荣耀、OPPO、vivo等主流企业。其在高端光学膜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使其成为长阳科技理想的合作对象。通过投资惠之星,长阳科技能够充分利用惠之星的技术、资源和市场渠道,加速自身在CPI及PET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双方合作的协同效应与产业影响

本次投资完成后,长阳科技与惠之星将充分发挥技术、资源和产业链互补的优势。在技术方面,长阳科技在高分子功能膜领域的研发经验,与惠之星在高端光学膜材料加工技术上的优势相结合,有望推动双方在CPI及PET基膜材料等产品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

在资源方面,双方可以共享原材料采购渠道、生产设备资源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产业链方面,长阳科技作为上游基膜材料供应商,与惠之星作为下游膜材料加工及应用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协同。双方将携手推进CPI及PET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在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领域的规模化产业应用,促进关键光学薄膜的国产化进程。

光学硬化膜作为各类电子产品显示模组的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中。目前,光学膜头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由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大型化工企业所垄断。长阳科技与惠之星的合作,将有助于国内企业在光学膜领域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提升国内光学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投资风险与挑战

尽管长阳科技对惠之星的投资具有良好的战略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本次认购惠之星股票事项,尚需经惠之星股东会审议通过、尚需取得全国股转公司出具的同意定向发行的函后方可实施。本次定向发行能否取得全国股转公司出具的同意定向发行的函尚存在不确定性,且最终取得同意定向发行的函的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消费电子行业产品更新迭代快,惠之星作为上游厂商必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改进工艺水平,才能满足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如果惠之星不能正确判断和及时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工艺技术的演进路线,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面临订单减少、产品技术逐渐落后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惠之星2024年度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88.95%,集中度较高。若惠之星的客户结构未来未能继续优化、未能及时开拓并获取新的客户的业务增量,或现有主要客户的产品需求放缓,现有主要客户未来市场竞争地位发生重大变动、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等,则惠之星的营业收入规模可能出现波动,进而对其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惠之星2024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重达到68.30%,供应商集中度较高。若惠之星未能及时拓展新供应商,或现有供应商因政策或产能等原因不再向其销售原料,则惠之星的原材料供应可能出现波动,进而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长阳科技对惠之星的投资,是其在CPI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通过与惠之星的合作,长阳科技有望加速自身在CPI及PET功能性膜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双方产品在电子产品领域的规模化产业应用,促进关键光学薄膜的国产化。然而,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与挑战,需要长阳科技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未来,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有望在光学膜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产品更多>>

最新求购更多>>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 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