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025-10-22 11:50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9月我国钛白粉出口量达15.63万吨,同比增长6.52%,环比增长12.68%,呈现显著回暖态势。然而,欧亚经济联盟近期宣布对中国产品征收为期五年反倾销税,显现出当前我国钛白粉行业出口环境的复杂。
9月钛白粉出口同、环比增加
印度暂时取消反倾销税,叠加泛能拓停产带来的供应缺口,为中国钛白粉出口创造了难得的市场窗口。细分工艺来看,硫酸法钛白粉出口12.76万吨,环比增长12.13%;氯化法出口2.88万吨,环比增长15.20%,两种工艺路线同步向好,反映出全球市场对中国钛白粉的刚性需求。
然而,前9个月钛白粉累计出口134.62万吨,较去年同期跌6.49%,表明单月增长尚不能掩盖整体下行的压力。更为严峻的是,10月17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对中国二氧化钛产品作出的反倾销终裁,对龙佰集团等企业征收14.27%的反倾销税,山东道恩及中国其他生产商均为16.25%。与此同时,欧亚经济委员会批准了上述6家企业提出的价格承诺,对符合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将不征收反倾销税。
也就是说,未来五年内只要中国钛白粉企业在对欧亚经济联盟出口时,符合承诺的价格区间,其产品将免于被征收14.27%-16.25%的反倾销税。虽然文件并没有提到价格承诺具体是多少,但一定会高于中国钛白粉企业目前出口价,令其丧失在欧亚经济联盟的价格竞争力。
欧亚经济联盟的反倾销政策一方面通过对不同企业设定差异化税率,成功分化了中国钛白粉行业的整体应对能力。这种“选择性保护”政策使得企业间利益出现分化,难以形成统一的应对阵线。另一方面价格承诺机制的设立,表面上为部分企业提供了豁免通道,实则通过设立“最低限价”直接削弱了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一纸承诺是“免死金牌”还是“紧箍咒”?
这种制度设计背后反映了欧亚经济联盟在产业保护与市场现实间的艰难平衡。随着欧洲本土钛白粉产能持续萎缩,完全排斥中国产品将导致其下游的涂料、塑料等行业成本急剧上升。印度此前暂时取消反倾销税的决策,正是出于对本土产业保护与下游行业利益权衡的现实考量。欧亚经济联盟的差别化税率政策,实质上是在不引发本土市场剧烈波动的前提下,对中国产品设置的非关税壁垒。
面对新的贸易环境,中国钛白粉企业需要在“保量”与“保利”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对于达成价格承诺的企业而言,提价销售虽可免缴反倾销税,维持单品利润,但必然导致销量下滑,整体利润面临考验。而那些未能纳入价格承诺体系的企业,在16.25%的税率面前,几乎丧失了在欧亚经济联盟市场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中国钛白粉行业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而今在贸易壁垒倒逼下,企业不得不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未来中国钛白粉产业仍存在结构性机遇。10月份海外圣诞备货季的来临,将为出口提供短期支撑。印度市场的阶段性开放,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为行业调整提供了缓冲空间。